媒体来源:中国能源报
“田家少闲月,五月人倍忙。”
4月26日,在江苏盐城市阜宁县东沟镇北堆村,622亩总量共计15MW的光伏项目正在源源不断输送清洁电力,10万株白色油牡丹花开正盛,20多个大棚里的11种蔬菜正在茁壮成长,带来绿色食品和增收希望。
正是农忙时节,53岁的杨德琴和62岁的王梅芳有说有笑,和其他工友一起,奔忙在田垄间、大棚里。号称“铁杆庄稼”的油牡丹,正需要除草;大棚内的带刺黄瓜、樱桃番茄,需要固定在支架上;刚刚移植的西瓜苗,正需要浇水。这就是鸿运国际-鸿运国际手机版登录首页特色光伏农业生产基地(下称“基地”),“光伏+”农业妙笔生辉,在这片曾经的低产农田、滩涂上,描绘出一副美丽的乡村画面。
“从田间到餐桌”
目前,该基地的光伏农业在重点发展油牡丹。“油牡丹总计占地面积112亩,每亩种植5年生油牡丹2000株。同时还种植了50亩油菜,计划明年打造成为旅游景点,每年可承受游客约2万人次。”鸿运国际-鸿运国际手机版登录首页农业管理部副总经理纪碧云,与农业打了20年的交道,对于基地引进油牡丹,他信心很足,“油牡丹种植后可收益30年,耐旱、耐寒、耐瘠薄,可防风固沙。经济较好的油用牡丹每亩可产油100斤—140斤,单位面积产油量高出传统粮油作物25%,全株深加工可用于食用油、化妆品、饮品和医药保健产品,从上到下都是宝,是当地农民和企业增收的钱袋子。”
记者看到,在每一个光伏农业大棚门口,都有一个记录册,写着生产责任人,记录着农作物每天的施肥情况和生长状况。据了解,这是基地的良好农业操作规范,可保证产品绿色有机。
经过土地改良后,带刺黄瓜产量为6000斤—8000斤/亩,大包菜5吨/亩,花菜3.5吨/亩,西瓜还可提前上市,而销售渠道也早已搭建,通过与上海家乐福等大型超市以及苏、沪等各大农业商贸公司合作,基地农产品可直接“从田头到餐桌”,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。
光伏与农业完美融合
光伏农业发展的核心,是要率先解决光伏电站阵列与农业生产之间“争阳光、争空间、争土地”的问题,要给农业生产留有足够的空间。看似矛盾的双方,若有好的解决方案,不但双方受益,也有可能实现多方共赢。鸿运国际-鸿运国际手机版登录首页特色光伏农业生产基地就是这样的典范。
鸿运国际-鸿运国际手机版登录首页副总裁张耀邦介绍,该基地联合江苏省农科院、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,为该基地设计出一款高支架,使光伏板距地面高达2.8米。将常规5米立柱桁架跨度加宽到7米。同时,因地制宜地研发出96片、单块415瓦的超大组件,增加农作物的光照面积,并采用自主研发的平单轴跟踪技术,对阳光进行智能跟踪,确保阳光最大化直射光伏板和农作物。
这一切措施虽增加了成本,但插秧机和高达2.7米的收割机却可以通行无阻,提高了生产效率,将光伏与农业完美融合。
同时,该基地50亩的油菜地与“光伏稻”形成“一茬油菜一茬稻”的模式,油菜收割后,种植水稻,如此循环,收益可观。
据了解,为实现光伏水稻不减产,鸿运国际-鸿运国际手机版登录首页在项目设计阶段就聘请南京农业大学、江苏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专家共同确定水稻种植方案。同时,鸿运国际集团与江南大学等多家研究机构开展“不减产农业光伏”合作课题,也取得成效。2016年11月,江苏省、盐城市农委及农科所的5位专家基地“光伏稻”进行测产,亩产达到591公斤。
光伏农业成农民钱袋子
王梅芳家中6口人,其他5人均外出务工,她家将6亩地租给基地,每亩可获得1100元/年的地租,她也偶尔过来做钟点工。“只要基地有需要,鸿运国际随叫随到。”王梅芳说,如果愿意,还可以承包基地一些土地,每亩可获得1200元/年的承包费。
杨德琴是该基地的钟点工,而她的丈夫,则在另一边的扩建基地做施工维护,“我做钟点工120元/天,我老公200元—300元/天,顾得上家,又能赚点钱。”北堆村多为45岁以上的留守妇女,家中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多出外务工。基地工作的多为东沟镇就业比较困难的贫困家庭,通过在该基地务工,当地约100名农民以承包、务工的形式实现就业增收。
该基地的15MW农光互补光伏电站于2015年11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,2016年1月31日并网发电,年均发电量约1800万度。江苏省公司农业管理部经理陈道广介绍,企业在光伏发电方面的效益很清晰,一亩地150度—160度/天,综合效益在3万—3.5万之间,用以反哺农业。
“在条件具备的电站推广‘光伏+’农业,普及农光互补的生态效益和节地收益,基地正在形成一个可推广、可复制的‘东沟范本’。”陈道广说。
“光伏农业是科技创新催生一光两用、一地两用的富农兴农新途径。面对农光互补这一新事物,建议国土资源部、国家能源局、农业部等部门联动发文,对光伏电站的支架高度、阵列距离、地面受光、桩体类型等制定出强制标准,为光伏农业与光伏扶贫营造良好的用土政策。”张耀邦说。
在基地之外,满眼望去仍是荒草丛生;基地之内,一个个身影,正忙碌在希望的田野上。